首页

搜索

第675章 贾长生登基 (第1/3页)

第675章 贾长生登基

“不好!隋军偷袭我们的辎重!”高句丽军中有人大喊道。

这一喊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,高句丽军阵脚大乱。进攻隋军正面的士兵们听到后方辎重被袭的消息,心中不免有些慌乱,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。

贾长生敏锐地察觉到了敌军的变化,他抓住时机,大声下令:“全军出击,杀!”

隋军将士们如同猛虎下山,趁着高句丽军混乱之际,发起了猛烈的反攻。一时间,战场上形势逆转,高句丽军节节败退。

在隋军的猛烈攻击下,高句丽军终于抵挡不住,开始向后逃窜。贾长生见状,岂能放过这大好机会,他率领隋军乘胜追击,一直追到了平壤城下。

高句丽军退回城中后,紧闭城门,凭借着坚固的城墙进行防守。贾长生深知,平壤城城墙高大厚实,城内粮草充足,若想强攻,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。于是,他决定采取围城战术,切断平壤城与外界的联系,等待城中粮草耗尽,敌军不战自乱。

日子一天天过去,平壤城被围得水泄不通。城内的高句丽军粮草逐渐减少,士兵们的士气也越来越低落。而城外的隋军则严阵以待,丝毫不敢放松警惕。

一天夜里,月色如水,万籁俱寂。突然,平壤城的北门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。贾长生听到动静后,立刻警觉起来,他迅速带领士兵们赶到北门附近。

只见城墙上放下了几条绳索,一群高句丽士兵正顺着绳索往下爬。原来,高句丽军见城中粮草将尽,企图趁着夜色突围。

贾长生冷笑一声,下令道:“弓箭手准备,给我射!”

随着他的一声令下,隋军弓箭手纷纷张弓搭箭,向城下的高句丽士兵射去。高句丽士兵们在黑暗中无处可躲,纷纷中箭身亡。

突围的高句丽士兵见势不妙,想要退回城中,但此时城门已经关闭。他们陷入了绝境,只能在城外苦苦挣扎。

经过一番激战,突围的高句丽士兵几乎全军覆没。贾长生望着城墙上惊慌失措的高句丽士兵,心中明白,平壤城的攻破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
又过了几日,平壤城内传来消息,高句丽国王见大势已去,决定出城投降。

这一天,平壤城的城门缓缓打开,高句丽国王率领着一众大臣,身着素服,手捧降书,向贾长生跪地投降。

贾长生望着眼前的场景,心中感慨万千。他深知,这场胜利来之不易,是无数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

他接过降书,大声说道:“从今日起,高句丽将纳入我大隋版图。尔等需遵守大隋律法,安居乐业,若再有反叛之心,必将严惩不贷!”

至此,贾长生的征伐之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他的名字,也将永远铭刻在大隋的历史长河中,成为人们口中传颂的英雄。

在高句丽皇城那巍峨的宫殿之中,如今已被改造成了贾长生的临时行宫。曾经属于高句丽王室的奢华殿堂,此刻弥漫着一种全新的、充满威严与壮志的气息。贾长生身着一袭简单却不失庄重的锦袍,站在宫殿的高台上,俯瞰着这座刚刚被征服的城市。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,心中已然勾勒出一幅更为宏伟的蓝图——一场盛大而庄严的登基大典,它将宣告一个新的帝国——大隋帝国的正式诞生,也将向天下昭告他贾长生的无上权威。

“陛下,”一道恭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贾长生转身,只见他的心腹谋士陈渊正躬身行礼。陈渊是一位智谋过人的儒士,从贾长生崛起之初便一直追随左右,为他出谋划策,是贾长生最为倚重的智囊之一。

“陈卿,平身吧。”贾长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。“登基大典之事,准备得如何了?”

陈渊直起身来,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,说道:“陛下放心,臣已按照您的旨意,与诸位大臣商议了诸多事宜,如今各项筹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。”

贾长生微微点头,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满意。“说说看,具体的进展如何?”

陈渊清了清嗓子,有条不紊地说道:“首先是大典的选址,臣等经过商议,认为平壤城的皇宫正殿最为合适。此处乃是高句丽国王举行重大仪式之所,地势开阔,建筑宏伟,能够彰显我大隋帝国的威严。而且,此地经过简单修缮,便可焕然一新,作为陛下登基的圣地。”

贾长生听完,略作思考后说道:“平壤城皇宫正殿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。不过,修缮之事一定要尽快完成,而且要确保万无一失。朕要让天下人看到,我大隋帝国的登基大典,是何等的辉煌壮丽。”

“遵旨,陛下。”陈渊连忙应道,“此外,关于大典的仪式流程,臣等也参考了历代王朝的登基大典,结合我大隋帝国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方案。大典当日,陛下将身着冕服,头戴冕旒,在百官的簇拥下登上正殿的高台。届时,将举行祭天、祭地、祭祖先等仪式,以祈求天地神灵和祖先的庇佑。之后,陛下将宣读即位诏书,向天下宣告大隋帝国的成立以及陛下的治国方略。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