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
和月露原的集市不同,赤乌山周边集市都没有整严而高大的城墙。
这可以说是赤乌山周边集市对自身实力更有底气,不需要耗费巨资去修筑这样一个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东西。
也可以说是修炼者们用双脚做出来的选择。
对于生活在集市中的修炼者来说,大多都更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高墙阻隔,能够更加容易进出的集市之内。
即便原本有城墙,渐渐地,这城墙也会一点点被突破,然后消失掉。
清源集就是如此。
随着集市的发展,原本主要用来标界内外的高墙被不断延伸的屋舍府邸给突破,最后一点点消失在清源集的印记之中。
现在的清源集,不规则的边缘,除了几个进出口,其余区域,只有各自府邸屋舍的院墙能勉强承担起阻隔御敌的功能。
来自里坊的老猎人,一边快速游走各处,鸣锣示警,一边将经由蒋弘毅、洪铨几人紧急商讨后做出的决策传递出去。
“驻守在进出通道的战兵速速后撤,后撤百步,在第三道矮墙后重新结阵。”
“潜于屋中的各小队注意,不要与敌接战,偷袭一轮之后,不管结果如何,立刻沿着屋内通道后撤。
后撤时,务必摧毁预留机关,不能让对方顺着通道深入突进。”
“……”
随着急令迅速扩散,清源集临北一侧防线迅速做出变化。
原本在集市出口附近集结起来的数百战兵快速向后撤退。
他们绕过一道道拒马矮墙,跃过一个个或明显,或只有他们才知道的陷坑,向更后方撤去,将进出口附近彻底放弃。
而在道路两侧,一栋挨着一栋,鳞次栉比的店铺和小院中,还有一个个小队潜伏其中。
在里坊老猎人的建议和参与下,每一栋房屋,都被布置成了危机重重的捕猎陷阱。
只留了一条与后方屋舍相连的安全通道。
通过这些通道,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脱离战斗或者敌方的追击。
敌方便是要衔尾紧追,因为提前的布置,或是会踏入更危险的陷阱,或者会被坍塌的墙壁,忽然出现的陷坑阻断去路。
在里坊老猎人们的启发下,洪铨、蒋弘毅等人的对战思路也彻底清晰起来。
那就是不与对方玩大规模的结阵对战,任何人数过多的对抗都应该尽量避免。
而是利用清源集的主场地利,将敌兵不断的分散分散再分散。
这样的思路下,自然也不需要跟某些人下达什么死战不退的命令。
能打就打,不能打就退,量力而为。
因为这样的原因,虽然临战在即,整体看去,心态上都还稳得住。
即便敌方做出的应对也确实有些出乎众人的预料,但在老猎人们的传令快速散遍各处之时,清源集临北一侧的防线还是快速做出了反应。
看着在荒野上快速移动,与清源集即将正面“接壤”的数千“兽兵”,耿煊却对旁边的蒋弘毅道:
“大家响应命令的速度都很快嘛,比我预料的好多了。”
为了专门应对清源集战事,方方面面的事情太多太杂,耿煊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“临战堂”。
因为蒋弘毅是唯一一个有过正经的战争经验,再加上对各方力量的训练和整编,他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其中,对各方面的底细也都极为了解。
成为了这个“临战堂”的堂主,而洪铨,戚明诚,方锦堂,程辉,以及魏万宗,漆坤,柴爷等人,都被耿煊一股脑的塞了进去。
他们或是充作参谋,分享经验,提供意见,或是负责后勤,以及协调组织大量集市民众,或是提供情报支援……
现在,这个“临战堂”又被耿煊用来当成了桶战工具。
包括昌安集大馆主在内的另外三家集市的大馆主,才刚来清源集,就被耿煊授予了临战堂副堂主的职位,允许他们参与所有战术战法的制定与讨论。
别的效果暂时没看出来,可从十六名炼髓坐馆,到一千五百名战兵,以及一百多名从三个集市地下清出来的“隐藏兵种”,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炸刺的行为,比较配合的听从了调度指挥,这就是这三位副堂主价值的体现。
面对帮主的夸奖,蒋弘毅却摇头道:
“这么做的代价就是,咱们现在投入的兵力实际只有两千五百人左右,另外近千战兵都只能放在后面。
咱们的兵力本就比对方少,经这么一削弱,实际参战人数,更是只有对方的一半左右。”
为了确保对麾下兵力的有效掌控,虽然才从另三家集市征来了一千六百多名战兵,但真正被打散吸纳投入到一线队伍的,只有八百多人。
剩下的七百多人与三通集、清源集“挤”出来的两百多名战兵都被充作了预备役。
被安置在后方进行训练操演。
之所以如此做,并不是这些人有什么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