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

第86章 我来写!(310 求首订) (第1/2页)

第86章 我来写!(310 求首订)

《风声》最先确定的角色是白小年,陈国赋还是想推个他的人进来,李秋棠也就做个顺水人情,答应了。

苏有鹏明显已经意识到他在电影圈大概率没男主角演,现在再不转型,再过几年就会被淘汰。

主动求变也好,无奈之选也好,反正苏有鹏提出要演白小年这个很颠覆他以往形象的角色。

李秋棠告诉他:“白小年可是昆曲男旦,你行吗?”

“我马上找老师学。”先把角色拿到手。

李秋棠还告诉他:“我希望你不光学形体,还要学唱,拍戏的时候我希望你真唱。”

90%的剧组涉及演员演唱,一般都是假唱,后期配音对口型。这打了苏有鹏一个措手不及,但他很快就想好了:“真唱也没问题,我一定练好。”

“好。”李秋棠很欣赏对方身上的敬业精神,“白小年这个角色就是你的了。”

说完还笑道:“这个角色跟你以往的形象可都不一样的,不担心你粉丝吗?”

苏有鹏现在走的确实还是偶像派路线。

苏有鹏笑道:“人不可能帅一辈子的,迟早要走这一步。”

其实他心里也很矛盾,一方面想颠覆形象转型实力派,一方面也确实很难这么快放下偶像包袱。

“好了,没什么事了,你最好报个专业的昆曲学习班,找个老师从零开始学。”李秋棠对戏曲了解不深,但怎么也比一个湾岛人了解的多,建议他,“戏曲学院和北方昆曲剧院都有很好的老师,你可以详细去问一下。”

“好,谢谢导演。”但苏有鹏并不走,磨蹭了几秒,见李秋棠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,这才说,“导演,白小年的剧本是不是要给我。”

他以为李秋棠忘了,但李秋棠说:“剧本暂时不会给你。你先把小说看熟,把昆曲练好。”

见苏有鹏疑惑,李秋棠接着说:“不光你没有,其他演员都没有。剧本还有些地方要修改,过段时间才会定。”

华艺对拍摄方法提出过一个建议,或者说是一个噱头:“为贯彻谍战悬疑风格,剧本不发给演员提前准备,等开机了,当天拍什么戏份就发什么剧本给演员,拍完还要收回。”

但李秋棠反对这样的拍摄方法,他说这样拍戏只对宣传有利,对实际拍摄百害无一利。

还有制片组提出的顺拍,更是被李秋棠骂了回去,称这是“脑袋被驴踢了。”

明明有更省钱更方便的拍摄方法,偏偏要自己给自己找事,这不是脑袋被驴踢了是什么。

戏中张一挺司令,李秋棠想请江文客串,但他不认识江文,只能托人拿到江文的联系方式,然后主动联系人家。

江文对给人串戏并不排斥,甚至还挺喜欢串戏,听说李秋棠找他,也愿意跟谈。

江文可也争取过《风声》,李秋棠找他串《风声》多少有点“不识好歹”。

江文倒要看看这个年轻导演有多不识好歹。

李秋棠想着初次见面,得给人安排好了,就说去某高档茶楼,两人喝喝茶,把事儿谈了。

但江文说他不去这种地方:“我带你去一面馆,倍儿地道。”

结果两人就钻进了方砖厂胡同的炸酱面馆。“其实燕京胡同的名儿跟它以前的功用是一样的,”江文坐在李秋棠对面给他讲胡同的历史,“这儿叫方砖厂胡同,以前就是个窑厂,烧砖的;你看还有炮局胡同,以前就是做大炮的;骡马市大街,以前就是卖骡子卖马的马市。”

两人一边吃一边聊,主要是李秋棠在说《风声》,为了请动江文,他连剧本都带来了。

“我们演员都没拿到剧本,先给您看了。”

“不急,先吃饭。”江文把本子放在一边,先吃面。

“您最近在做什么戏?”

江文倒不瞒着:“在做一个土匪头子买官当县长的故事。”江文这么说,看来《让子弹飞》的剧本还没定稿。

“这故事挺有意思的,您给我说说。”

故事的大概应该在江文脑子里了,现在缺的是台词,江文说现在还在做剧本,已经毙了十多个版本了。

但江文看对面的李秋棠眉头紧锁,好像对他的故事有不解。

其实不是不解,而是不苟同。

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一看!

江文现在讲的故事跟《让子弹飞》成片的故事大致相同,但他越听越觉得不对。

“怎么,哪里不对吗?”江文知道李秋棠也会编剧。

李秋棠说道:“这个故事表面是土匪斗恶霸,但很明显是在写反封建反压迫。”

李秋棠一句话就让江文觉得这小子肚子里有货,愿意听他往下说。

“但是,还不够深入。”李秋棠只是说不够深入,真实情况他不说。

江文哪能不知道他说一半留一半:“没事,你实话实说。”他知道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,又是聊工作,人家犯不着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