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位老同志听周亚丽说好贵,他也不生气,淡定地从柜台里拿出一迭单据,摊开放在柜台上,翻开后说道,“这里是小店的收购单,几位请看。”
陈凡和刘娟凑过去,看着老同志手指的位置。
好嘛,卖220块的乾隆梅瓶,收购价就要200块,280的北宋哥窑青釉贯耳瓶,收购价250。
这价格卖的,确实是良心价啊。
其实呢,这个进售价差额才是当前社会的正常情况。
无论什么商品,都是按照进货价、加上一定的比例确定售货价。
要等到明年,也就是1979年开始,这个定价惯例才会被打破。
比如说,前文提到过的香港背包客,他们之前到内地旅游住宿,门店挂牌价多少,他们就付多少,和内地的同志们一样,大通铺5毛到1块,单间1.5到两三块不等。
可是79年他们到京城旅游,再去住某间涉外招待所,价格就贵得离谱。
比如说,挂牌价格是2元一个床位,可到了他们头上,就要20元。
比正常价格贵了好多倍,他们肯定不答应啊,便找服务员问原因。
结果人家说了,响应政策、搞经营改革、实行价格差异化管理。反正你们外宾都有钱,所以价格一律上调!
这谁乐意?
何况这些背包客基本上都是香港的打工仔,虽说工资比普工高一些,一个月工资两千多港币,可由于香港物价高、他们又经常外出旅游,手里确实没什么钱,来内地的每一分钱都是提前计划好的。
这里涨了住宿费,那其他地方呢?
结果没办法,哪怕当时正是大年初一,气温只有零下5度,他们也只能穿着羽绒服、厚棉袄,十几个人硬是在旅店门外的墙角里挤着睡了一夜,第二天天一亮,就赶紧跑路。
陈凡斟酌两秒,便知道现在是有史以来、以及从今往后,古董价格最便宜的时候。
人家民国时期,一件清乾隆梅瓶还要上千大洋呢,真没现在便宜。
所以说,过了这条街、就没了这家店!
他当即一巴掌拍在周亚丽肩上,正色说道,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,买吧!”
周亚丽眨眨眼,“怎么买?”
陈凡转着脑袋看了一圈,店里的物件以瓷器为主,几乎占了小一半,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杂项。
古钱币、玉器、字画、陶器、铜器,以及其他杂项。
对,文物商店也有字画,不过与荣宝斋有所区别,荣宝斋主营近现代字画,商品还是以文房四宝为主,兼营其他文玩杂项,而文物商店的字画,基本上都是古画。
陈凡看过一圈之后,心里很快有了决断。
他撇开民窑不去看,在其他柜台前慢慢走过,同时对着一开始的那位营业员说道,“这个、这个、这个、这个……帮我挑出来。”
拿出十几件东西,陈凡再将手指了一圈,“这些不要。剩下的,全要。”
店里五个营业员齐齐一愣,都直愣愣地看着他。
老同志终究是老同志,最先反应过来,瞪着他问道,“你是说,都要?”
陈凡搓搓手,笑着说道,“民窑那一堆不要,挑出来的那十几件不要,其他的都要,麻烦您给算算,需要多少钱。”
老同志倒抽一口凉气,捏了捏下巴,“小同志,你没开玩笑?”
陈凡扭头看着周亚丽,“带了多少钱?”
周亚丽都不用清点,正色说道,“我这里有十万美元,我爸那里还有五万,够么?”
说着便从包里拿出钱包,又抽出厚厚的一迭旅行支票。
陈凡看向老同志,“十五万美元,够么?”
老同志看着熟悉的旅行支票,心肝儿直打颤。
他也算见过世面的,有外宾领导来逛的时候,也有人一口气拿出上万美元扫货。
可是十五万美元?
这不是钱够不够的问题,而是店里的货不够啊。
喘了几口气,终于缓过神来,他赶紧说道,“几位请稍等,我去请经理出面。”
不一会儿,商店经理快步走了出来,再次询问要买这么多钱的古董之后,又确认了客人确实有钱付账,他二话不说,便招呼店里的五个人开始清点。
其实很好算,店里的物品都是有清单的,每次进多少、出多少,也有记录在案,只需要去除掉陈凡不要的,计算剩下的就可以。
两个人清点,两个人打算盘,还有一个人在做记录。
一个小时不到,所有物品都盘点完毕。
经理将誊抄好的物品清单送到陈凡面前,“同志请看,这里一共有578件古玩,其中瓷器298件、陶器62件、字画27幅、玉器60件、其他古钱币、铜器等杂项,合计131件。
这些东西价格有高有低、各不相同,最贵的是一幅明代画轴,价值2600元,最便宜的古钱币,仅需两元一枚,当然也有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