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元报告:“王上,贾长生的军队又发动了一次进攻,我们的防线暂时还能守住,但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。”
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让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。高元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,他知道,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
“王上,事不宜迟,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。”乙支文德焦急地说道。
高元缓缓站起身来,目光在大臣们的脸上一一扫过。他知道,这个决定将决定着高句丽的命运,他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。“诸位爱卿,感谢大家为我高句丽出谋划策。经过深思熟虑,我决定暂时不迁都。我们要坚守王城,与贾长生的军队决一死战。同时,我们要加快与岛国的结盟谈判,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。此外,我们还要派人前往其他周边国家,寻求他们的援助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。”高元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仿佛重新找回了往日的王者风范。
大臣们纷纷跪地,齐声说道:“愿为我王效命,与高句丽共存亡!”
虽然做出了决定,但高元的心中却依然充满了忧虑。他知道,坚守王城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,与其他势力的联合也充满了不确定性。但他已经没有退路,他只能带领着高句丽的百姓和军队,勇敢地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高句丽的王城内一片忙碌。士兵们加紧修筑防御工事,百姓们纷纷拿起武器,准备与侵略者战斗到底。同时,与岛国的结盟谈判也在紧张地进行着,派往其他周边国家的使者也陆续出发。
而贾长生的军队则在城外虎视眈眈,随时准备发动新一轮的进攻。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即将在高句丽的王城前展开,高句丽的命运究竟将何去何从,没有人能够知道。但无论结果如何,高句丽的这段历史都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,成为一段悲壮而又传奇的故事。
在岛国那巍峨且庄重的宫殿之中,气氛凝重而压抑,一场关乎岛国未来走向的御前会议正在紧张地进行着。天皇高坐在华丽的御座之上,身着繁复精美的服饰,头戴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冕旒,面容冷峻,深邃的目光中透着一丝忧虑。在他下方,一众权臣、武将和谋臣整齐地跪坐在榻榻米上,神色严肃,整个大殿内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沉默。
打破这沉默的是右大臣藤原光成,他微微抬起头,声音苍老却沉稳:“陛下,近来高句丽局势愈发危急,贾长生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,如今已逼近高句丽王城。若高句丽就此覆灭,贾长生的势力必将大增,届时,我们岛国恐将成为其下一个目标。”
天皇微微点头,目光缓缓扫过众人,轻声问道:“依诸位爱卿之见,我岛国当如何应对这一危局?”
话音刚落,左近卫大将源义康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,身姿挺拔,眼神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:“陛下,臣以为此时正是我岛国展现实力的绝佳时机。我们应立即与高句丽结盟,共同对抗贾长生。贾长生若真有进犯我岛国之意,我们与其被动挨打,不如主动出击,联合高句丽,趁他尚未完全巩固战果之时,给他以迎头痛击。”
源义康的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瞬间激起千层浪。一些年轻气盛的武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,他们渴望在这场大陆纷争中一展身手,为岛国赢得荣耀和利益。
然而,内阁谋臣平清盛却眉头紧皱,缓缓起身,恭敬地说道:“陛下,源义康将军所言虽有几分道理,但此事不可贸然决定。与高句丽结盟,并非只是简单的军事联合,其中涉及诸多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潜在风险。首先,高句丽如今已危在旦夕,其国内局势混乱,我们难以确定他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实力与我们并肩作战。再者,贾长生能在短时间内对高句丽取得如此巨大的优势,其军事才能和战略布局不容小觑。我们贸然卷入这场战争,若不能妥善应对,很可能会让岛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”
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一看!
平清盛的一番话,让刚才还情绪高涨的武将们顿时冷静下来,众人陷入了沉思。源义康心中虽有些不服,但也不得不承认平清盛所言不无道理。
这时,大藏卿藤原忠平忧心忡忡地开口了:“陛下,从财政方面考虑,战争意味着巨大的开支。武器的制造、粮草的筹备、士兵的军饷,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。如今我岛国的财政状况虽还算稳定,但若是卷入一场大规模的战争,以目前的储备,我们能否支撑得住,实在是个未知数。而且,一旦战争失利,不仅会让我们损失惨重,还可能引发国内的动荡。”
藤原忠平的话犹如一盆冷水,浇灭了众人心中的热情。大家都清楚,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,更是经济实力的比拼。若没有坚实的财政基础作为支撑,再强大的军队也难以持久作战。
一时间,大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,众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不敢轻易开口。天皇静静地坐在御座上,神色平静,但内心却在进行着激烈的挣扎。他深知,这个决定关乎岛国的生死存亡,一旦做出错误的选择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许久,天皇轻